编者按: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柳州市网信办、微评柳州与柳州市各企业联合推出“柳州,父辈的旗帜”系列报道,展现柳州市产业工人、一线员工创业精神代代相传的风貌,同时评选出十个荣誉家庭。日前,微评柳州推出《从“经验”模式到自动化模式,柳钢三代“钢铁人”的变与不变》,全文如下: 从年产钢能力仅10余万吨的小厂,到现在年产钢能力达1480万吨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曾是广西亏损最大的企业,到如今首个年利润破百亿元国企;从当年的18家地方钢铁企业之一,到全球50大钢企……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柳钢”)61年的发展历程,也是柳州工业制造不断向前发展的缩影。 不少柳钢的工人,他们继承了父辈衣钵,代际的传承之间也见证了柳钢的发展与壮大。柳钢热轧厂的轧钢工吕增明一家,就是其中之一。 “一辈子没离开过柳钢” 深秋时节,柳州冷雨不时扑面让人瑟缩。走进柳钢热轧厂,如进入暖炉一般,火红的钢带在出钢机上穿梭。身着卡其色工装、脚踏黑色工装鞋、头戴黄色安全帽的吕增明,拿着手电筒,带着徒弟在热轧厂里进行设备点检。 “主要是看设备是否有问题,如果出现问题就要报修,不能影响生产。”52岁的吕增明一边点检一边介绍,热轧厂的设备2005年上马,自动化程度高,让他们告别了以前“大老粗”的生产时代。 “父亲1972年进柳钢,是柳钢原运输部的火车司机,母亲作为大集体工,负责物资搬运工作。”吕增明回忆道,那时柳钢的效益并不好,但学校、医院、菜市等设施齐全,吕增明从小在柳钢生活区长大,“小学、初中、高中和技校都是在柳钢读的,一辈子没有离开过柳钢”。 1958年建厂的柳钢,因国民经济调整,还未大干一番,1962年7月正式下马,停产停建。直到1966年1月才迎来转机,全面复产续建。复厂后14年里,柳钢因人多、产量少、效率低、效益差,连年亏损, 成为当时广西亏损最大的企业。 直到改革开放后,柳钢获得了扭亏为盈的契机。1980年,广西对柳钢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责任制。柳钢把利润指标层层分解,下达到各个分厂、车间。当年,柳钢实现减亏增盈1180.55万元,结束复厂14年亏损的历史。 在柳钢快速发展时期,1986年,19岁的吕增明接过父亲的“接力棒”,从柳钢技校毕业后分到柳钢薄板厂轧钢工段,正式成为一名柳钢工人。 吕增明跟着师傅们从最简单的上料、拉板、压下开始学,慢慢积累经验,时常查阅学习轧钢的书籍,钻研轧钢技术,成为一名出色的轧钢能手,曾获得多项荣誉。
地址:广西柳州市北雀路117号 邮编:545002 传真号码:0772-2313416 桂公网安备 45020502000068 电话查询:0772-2590114 公司办:0772-2592651 经销公司:0772-2593649 人力资源部:0772-2592655 Copyright @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盈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