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概况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柳钢”),一艘紧跟钢铁工业发展潮流,向海行进的钢铁巨轮。经过60多年的积淀,柳钢已发展成为我国华南、西南地区乃至泛北部湾经济圈特大型的钢铁联合企业

新闻中心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柳钢”),一艘紧跟钢铁工业发展潮流,向海行进的钢铁巨轮。经过60多年的积淀,柳钢已发展成为我国华南、西南地区乃至泛北部湾经济圈特大型的钢铁联合企业

产业布局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柳钢”),一艘紧跟钢铁工业发展潮流,向海行进的钢铁巨轮。经过60多年的积淀,柳钢已发展成为我国华南、西南地区乃至泛北部湾经济圈特大型的钢铁联合企业

企业文化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柳钢”),一艘紧跟钢铁工业发展潮流,向海行进的钢铁巨轮。经过60多年的积淀,柳钢已发展成为我国华南、西南地区乃至泛北部湾经济圈特大型的钢铁联合企业

人力资源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柳钢”),一艘紧跟钢铁工业发展潮流,向海行进的钢铁巨轮。经过60多年的积淀,柳钢已发展成为我国华南、西南地区乃至泛北部湾经济圈特大型的钢铁联合企业

社会责任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柳钢”),一艘紧跟钢铁工业发展潮流,向海行进的钢铁巨轮。经过60多年的积淀,柳钢已发展成为我国华南、西南地区乃至泛北部湾经济圈特大型的钢铁联合企业

党建之窗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柳钢”),一艘紧跟钢铁工业发展潮流,向海行进的钢铁巨轮。经过60多年的积淀,柳钢已发展成为我国华南、西南地区乃至泛北部湾经济圈特大型的钢铁联合企业

联系我们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柳钢”),一艘紧跟钢铁工业发展潮流,向海行进的钢铁巨轮。经过60多年的积淀,柳钢已发展成为我国华南、西南地区乃至泛北部湾经济圈特大型的钢铁联合企业

潘世庆出席广西冶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论坛并致辞 以低碳为统领 加快数字转型和绿色协同

发布日期:2021-09-24

发布者:

   绿色谋发展,低碳赢未来。9月17日,2021年广西冶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南宁举行。本届论坛由广西金属学会主办,以“降碳减排,绿色发展”为主题,致力于广西冶金行业实现“双碳”目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探索零碳路径,推动广西冶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柳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潘世庆出席论坛并致辞。
   “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当今中国的全民共识。”潘世庆说,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柳钢集团作为广西工业的龙头企业,在践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方面,始终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坚持把环境保护、资源能源节约和循环经济纳入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统筹考虑,在科技创新、节能降耗、智能制造等方面持续发力。近年来,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余热余能发电等关键指标,均居行业领先水平,工业废水基本实现“零排放”。
   潘世庆指出,站在“十四五”新的历史起点,柳钢集团将继续坚持以低碳为统领,加快推动企业的数字转型和绿色协同,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稳走好柳钢集团的绿色发展道路,力争2025年实现集团总体碳达峰,2035年碳排放总量较峰值下降30%以上,2050年实现碳中和,为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钢铁行业全面绿色转型肩负起柳钢集团的责任和使命。
   广西金属学会理事长、柳钢集团总经理助理卢春宁致辞。他说,广西冶金产业是广西工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和广西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冶金产业布局中占据重要地位,
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较好的基础。广西金属学会组织召开广西冶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论坛,旨在谋局碳中和,探索零碳路径,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国栋,中国金属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王天义,自治区工信厅副厅长陈清,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欧波,自治区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朱其东,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郜学,中国宝武中央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张永杰,河钢集团战略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低碳绿色发展中心主任田京雷,柳钢集团技术中心主任、能源环保部部长阮志勇,南方锰业集团副总经理明宪权,百色学院教授王静,柳钢集团烧结厂厂长甘牧原,三一重工石油装备事业部新品研究院院长姜毅,广西华锐钢铁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工程师徐正西,湖南九九智能环保公司工程师欧阳凯丽等领导、专家以及企业科技人员出席论坛,并作报告和进行技术交流。
   与会领导、专家以及企业科技人员聚焦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形势,以及节能减排降碳工作开展等热点议题进行研讨与交流,解读了碳排放的相关政策法规标准,报告了国内和广西节能、降碳减排的形势,分析探讨冶金企业节能减排的目标与措施,介绍碳中和新技术、新路径,对于广西冶金行业协同减污降碳,推动行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具有现实的重要的意义。
   自治区工信厅、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自治区科协相关人员,广西金属学会会员单位相关负责人,桂林理工大学与百色学院等高校教授以及专家、学者和相关企业科技与管理人员110多人参加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