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稳定高效 绿色环保
持续改进 追求卓越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柳钢”),一艘紧跟钢铁工业发展潮流,向海行进的钢铁巨轮。经过60多年的积淀,柳钢已发展成为我国华南、西南地区乃至泛北部湾经济圈特大型的钢铁联合企业
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才能有效作为。柳钢十二届七次职代会提出,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开展多层次的对外合作,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置身于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纵深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严格按照柳钢的部署,牢固树立开放合作意识,不断推进宽领域、深层次、全方位的开放合作。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钢铁行业形势急转直下,暴利时代早已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在微利和亏损之间波动的发展“新常态”。钢铁企业要在逆境中求生存、谋发展,仅凭一己之力单打独斗,犹如行走“蜀道”。我们必须积极开放合作、借力发展,不断巩固和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开放合作,关键要以解放思想来破除发展藩篱。当前,柳钢正面临着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广西加快建设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行业全方位“洗牌”升级等难得的历史机遇,若因循守旧、狭隘封闭,势必导致固步自封、徘徊不前。我们必须解放思想,紧紧围绕“调结构、拓市场、促改革、强管理、抓廉政”的总体工作思路,沿着“做精做优钢铁主业,做大做强多元产业”的转型发展方向,敢于突破传统惯性思维,解放发展思想,创新开放合作理念,推动柳钢转型升级发展。
开放合作,要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他优秀企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近年来,柳钢通过开展大规模技术改造和品种优化,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华南、西南地区生产规模最大、装备工艺技术最先进的钢铁联合企业。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柳钢与国内先进同行相比,在产品档次、高端产品质量稳定性、品牌影响力及多元化经营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知不足而后思进,在推进开放合作过程中,要通过“走出去”,对比分析自身的差距与不足,增强发展的压力感、紧迫感,并结合企业实际和发展需要,学习和借鉴其他优秀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明确任务、扎实推进,进一步推动柳钢进位赶超、科学发展。
开放合作,必须最大限度盘活社会各界优势资源。当前,行业已进入了微利和亏损之间波动的发展“新常态”,钢铁企业唯有最大限度地盘活社会各界优势资源,互相借力,才能在夹缝中开辟出新的发展空间。要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加大与外部企业、高校、科研及金融机构的合作力度,依托社会各界的人才、智力、研发等优势资源,加强技术工艺创新、节能环保、精细管理、信息化建设及多元化经营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将开放合作推向全方位、高层次、战略性的新阶段,走出一条符合柳钢发展实际、形式灵活多样、工作务实高效的开放合作新路子,切实提升柳钢综合竞争力。
开放合作,必须切实强化风险防控工作。在行业“新常态”下,随着柳钢持续加快开放合作步伐,企业在投资、销售、合作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风险不可避免地在增加。柳钢各职能管理部门、相关单位和广大领导干部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切实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树立“发展是根本,安全是保障”的安全观,对潜在风险源进行有效识别和分析;在开展新业务时,各单位、各环节要各司其责、严格把关、密切合作,努力形成“齐抓共管防风险、齐心协力提效益”的良好局面;相关职能部门要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风险监管体系,提升对经营风险的研判、处置应变能力,推进生产经营健康可持续发展。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开放是发展的引擎。只要我们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和气魄,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持续加大开发合作工作力度,就一定能谱写出柳钢战略转型、逆势发展的华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