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稳定高效 绿色环保
持续改进 追求卓越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柳钢”),一艘紧跟钢铁工业发展潮流,向海行进的钢铁巨轮。经过60多年的积淀,柳钢已发展成为我国华南、西南地区乃至泛北部湾经济圈特大型的钢铁联合企业
5月26日,新华社广西分社社长孙志平一行到柳钢调研,了解柳钢在应对严峻的钢铁行业形势促进企业稳增长方面的亮点做法及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柳钢董事长、党委书记潘世庆,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林承格接待孙志平一行。
潘世庆在座谈会上介绍了柳钢相关情况。他说,多年来,柳钢在自治区和柳州市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各界媒体的广泛宣传和加油鼓劲下,充分利用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不断做大做强。现已具备年综合产铁1150万吨、钢1250万吨、钢材1800万吨,年主营业务收入600亿元以上规模。今年以来,面对钢铁行业低增长、低效益、低价格、高压力的“三低一高”新常态,柳钢积极围绕“调结构、拓市场、促改革、强管理、抓廉政”的总体工作思路,努力深化企业改革创新,全面实施低成本战略,大力推进精细化管理,主动扭转被动的生产经营局面。1至4月份,柳钢铁、钢、钢材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增长,生产经营呈现企稳向好发展态势。
潘世庆在谈及柳钢应对经济下行促进稳增长的措施和工作亮点时说,在持续恶化的行业环境面前,柳钢紧紧抓住自治区全面推进经济稳增长的有利契机,不断攻坚克难,措施得当有力,亮点频现。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灵活调整生产节奏。根据市场形势变化灵活调整生产节奏,确保生产稳定、低耗、高效。二是密切关注市场信息动态,结合市场走势,调整销售策略。进一步加大市场信息收集和市场走势判断力度,在提高产销率的同时,实现效益最大化。三是加强资金运作管理。持续强化资金管控的有效性,不断创新融资平台,加大与各授信银行协商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降低财务费用,保证资金链安全。四是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柳钢把今年定为“企业管理年”,坚持主业和多元产业管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各项流程与制度,严堵管理漏洞,促进各项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五是加大开放合作力度,营造健康发展环境。加大与自治区、柳州市有关部门的沟通力度,争取较好的政策和发展环境;继续加强与钢铁行业相关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大企业的沟通合作,实现强强联合,共同发展。六是做大做强多元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多元产业发展力度,积极开拓金融领域业务,大力发展房地产、资产管理、国际贸易、物流运输、健康养老、能源环保、绿色种养殖等多元产业,努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七是抓好节能环保工作。认真落实新《环保法》及新排放标准要求,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积极推进环保项目建设,实现绿色发展。
潘世庆表示,当前,受钢价持续探底、辅助材料价格及运输费用上涨、外部市场环境低迷等多重不利因素挤压,钢企生存经营举步维艰。柳钢也不例外,生产经营面临外部经济形势继续恶化、内部生产平衡组织困难加大、企业运营成本大幅上升等一系列困难。在当前及今后发展中,这些困难都亟需自治区和柳州市党委、政府以及新华社等各界媒体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林承格介绍了柳钢外宣工作情况。他说,柳钢高度重视对外宣传工作,形成了完善的对外宣传管理、奖励和考核制度。今年以来,柳钢紧紧围绕钢铁行业形势、行业关注焦点热点开展对外宣传工作,在新华网、中新网、《广西日报》等外部媒体刊发柳钢稿件120篇,被上级采用宣传信息23条,同比均实现大幅提升。希望新华社广西分社加强对柳钢宣传工作的业务指导,充分发挥自身的舆论宣传优势,为柳钢今后转型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舆论氛围。
“柳钢新产品研发、科技投入方面做得如何?”“柳钢循环经济发展有哪些亮点?”“柳钢媒体建设情况如何?”交谈中,孙志平不时提问。当得知柳钢积极适应行业发展新常态,准确把握产品研发、改进、服务的方向,拓展产学研合作渠道,不断强化新产品研发能力,加大科技投入和科技人才奖励力度,有效激发全员科技创新活力;积极促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完善和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媒体发展与时俱进时,孙志平频频点头表示肯定。
在前往冷轧厂参观调研的过程中,孙志平一行被冷轧厂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和干净整洁的厂区环境所吸引,饶有兴趣地走进操作室,仔细向陪同人员了解生产工艺流程、现场生产情况。孙志平表示,柳钢拥有如此精良的装备,厂区环境优美,发展理念和方式上亮点纷呈,实现了企业与城市共融发展,“柳钢经验”值得学习与推广。新华社广西分社将充分利用媒体优势宣传资源,帮助柳钢宣传好改革发展、节能减排等方面的亮点和成绩,报道好“柳钢经验”,为柳钢营造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助推柳钢生产经营实现稳增长。
柳州市委宣传部、工信委,柳钢办公室、党委文化新闻中心、规划发展部相关负责人陪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