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高效 绿色环保
持续改进 追求卓越
位于北部湾畔的防钢基地,碧空无际,骄阳抚照;机声轰隆,建设火热。
自从2018年11月23日防钢基地一号高炉打桩开工建设以来,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拼搏奋斗了380多个日日夜夜,用智慧与汗水筑起防钢基地的“神经”和“血脉”,使千万吨级别的现代化钢铁联合生产企业雏形呈现。
12月10日正午过后,50多岁的广西钢铁炼铁厂配管班班长黄显平从高炉底施工扶梯一层层攀爬上一百多米高的高炉顶,随着高度的抬升,波澜壮阔的大海和防钢热火朝天的工地慢慢展现在眼前,一阵清凉的海风穿过黄显平被汗水浸湿了的工装,他长舒了一口气。
“由于立体式交叉作业,和前期施工人员紧缺的原因,面对年底高炉要具备出铁条件的要求,高炉冷却配管面临工期紧张、任务繁重等不利因素。”黄显平告诉记者,通过科学组织抢工,目前一号高炉冷却用的配管已经全部安装完成。他拿着小锤子敲打着焊接口的焊渣,反复对焊接质量进行检查和确认。“绝不能因为抢工期而影响施工质量。”这是黄显平作为高炉配管负责人对所负责专业的硬性要求。
一年前,黄显平从柳钢本部来到防钢基地,在高炉上施工没有遮挡,日晒风吹,心里头就是一个字——“热”。尽管辛苦,黄显平却自豪得很,家里的孩子知道老爸干的是个大工程。“我就想着把活儿干漂亮,不留一点瑕疵。苦点累点都不怕,海风一吹啥辛苦都没了。”黄显平话说得实在,笑得憨厚。
在高炉的出铁平台,横车吊装着设备,平台灌浆铺平和钢板焊接等多工种正同时作业,一号高炉设备主任磨俊铭在工地上来回穿梭检查着设备安装情况,并用对讲机进行着指挥和协调。一天下来,手机上的运动步数总排在前几位。
“在现场要组织好施工秩序,同时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措施。”磨俊铭说,海边高空施工环境恶劣,风雨、暴晒都在所难免,但工人们都心里装着“安全”二字:人身要安全,工程要安全。
今年9月16日,为保证高炉本体的施工进度,高炉五通球需要连夜吊装。五通球由12块弧形板组成,重量约40吨,是高炉粗煤气除尘的重要连接部件。
“五通球定位安装属于高炉施工领域难度很大的技术,又因为是夜间在高空施工作业,五通球接口必须完美对接。”磨俊铭说,工人们没有一点退缩,在90多米的高空顶着海风作业,大家心里想的都是一件事:保证施工质量。 对于磨俊铭来说,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参加高炉建设了。2008年大学毕业进入柳钢后,磨俊铭先后参与了柳钢本部3号、4号、2号高炉的建设。
丰富的建设经验让磨俊铭成为防钢基地一号高炉建设者最佳人选之一,从去年6月高炉项目开始施工,磨俊铭便主动申请来到防钢。距离一号高炉竣工点火的时间节点越来越近,施工进度也越来越紧,回家的次数也更少了,这让他总觉得亏欠家人。“想跟爱人说,她辛苦了。”磨俊铭说完,抿了抿嘴唇。
跟磨俊铭不同,苏日鹏没那么多牵挂。2018年毕业,苏日鹏在柳钢本部培训学习后就来到了防钢,
现在是设备点检员。
跟所有工人一样,苏日鹏的特点也是“黑”。取下安全帽,黝黑的脸上两条白白的带痕。苏日鹏开玩笑说,刚毕业那会也是个“小鲜肉”,现在就剩下安全帽的绑绳挡住的地方没晒黑了,脸上的两道白痕看着或许有些滑稽,但这是我的“功勋章”。
每天跑工地让苏日鹏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更深的认识。“我曾经以为,在大学学到的知识可以让我所向披靡,但到了工地,我发现需要学习的还多得很。”苏日鹏说,只有理论结合实践,才能真正融会贯通,成为名副其实的“工程师”。
在苏日鹏看来,不仅仅是自己把青春奉献给了防钢工程,项目的建设更塑造了他的品格和能力,“我无怨无悔,毫无遗憾。我为自己能成为防钢基地项目的一颗螺丝钉,深感自豪。”
目前,一号高炉的施工有条不紊进行中,热风炉已竣工具备烘炉条件,马上将迎来竣工点火的历史时刻。其余各项目程正有序推进建设中,整个防钢基地共一万五千名劳动者每天奋斗在施工的一线。
把无悔的青春奉献给防钢基地的建设,把奋斗的汗水挥洒在南海之滨,这是防钢基地项目每一位建设者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