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概况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柳钢”),一艘紧跟钢铁工业发展潮流,向海行进的钢铁巨轮。经过60多年的积淀,柳钢已发展成为我国华南、西南地区乃至泛北部湾经济圈特大型的钢铁联合企业

新闻中心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柳钢”),一艘紧跟钢铁工业发展潮流,向海行进的钢铁巨轮。经过60多年的积淀,柳钢已发展成为我国华南、西南地区乃至泛北部湾经济圈特大型的钢铁联合企业

产业布局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柳钢”),一艘紧跟钢铁工业发展潮流,向海行进的钢铁巨轮。经过60多年的积淀,柳钢已发展成为我国华南、西南地区乃至泛北部湾经济圈特大型的钢铁联合企业

企业文化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柳钢”),一艘紧跟钢铁工业发展潮流,向海行进的钢铁巨轮。经过60多年的积淀,柳钢已发展成为我国华南、西南地区乃至泛北部湾经济圈特大型的钢铁联合企业

人力资源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柳钢”),一艘紧跟钢铁工业发展潮流,向海行进的钢铁巨轮。经过60多年的积淀,柳钢已发展成为我国华南、西南地区乃至泛北部湾经济圈特大型的钢铁联合企业

社会责任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柳钢”),一艘紧跟钢铁工业发展潮流,向海行进的钢铁巨轮。经过60多年的积淀,柳钢已发展成为我国华南、西南地区乃至泛北部湾经济圈特大型的钢铁联合企业

党建之窗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柳钢”),一艘紧跟钢铁工业发展潮流,向海行进的钢铁巨轮。经过60多年的积淀,柳钢已发展成为我国华南、西南地区乃至泛北部湾经济圈特大型的钢铁联合企业

联系我们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柳钢”),一艘紧跟钢铁工业发展潮流,向海行进的钢铁巨轮。经过60多年的积淀,柳钢已发展成为我国华南、西南地区乃至泛北部湾经济圈特大型的钢铁联合企业

广西柳北:老工业区智慧转型生态美 一汪碧水润泽村镇产业兴

发布日期:2023-04-07

发布者:来源 央广网

盎然春日,桂北大地,生气蓬勃。“我现在驾驶的是自动化打捞设备,效率更高、清洁效果更好,柳江河水比以前更加清澈了。”在柳州市柳江柳北区河段上作业的保洁员佘柳政看来,每天能在风景如画的柳江上工作,既很开心,也有责任和压力。

柳州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柳北区是柳州市的工业大区,聚集了一批老牌工业企业,工业经济总量一直位居柳州市各城区前列。

工业快速崛起曾给当地带来“风吹一地灰,十雨九次酸”的困扰。不过,从2020年开始,柳州市在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考核中实现“三连冠”。

1644140643099869185.png

柳北区碧水绕城,楼房鳞次栉比(央广网发 覃科 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柳州市柳北区一江“中国好水”早已超出环保的意义,成了促进产业兴旺的“活泉”,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图景在这里正徐徐展开。

驯水有方 工业城区绘深青绿底色

“我负责的河段流经柳北区,一天8小时,除了吃饭,都在这水面上打转,只要看见垃圾,哪怕一片树叶都会捞起来。”佘柳政平时不戴眼镜,但工作时会戴上,为的是看清楚漂浮在水面上的垃圾。

1644141295444164609.png

佘柳政驾驶自动化打捞船在柳江河上开展保洁作业(央广网记者 罗兰 摄)

佘柳政是柳州市水上保洁二中队队长,回想起2015年刚来队里的时候,他很是感慨,“那会儿河面上垃圾多,我来的第一个月一天都要捞好几船,还是人工打捞,比现在累多了。”这些年,在柳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保洁队的人员在增多,设备在更新,保洁能力从弱变强,让柳江河变得更加干净、清澈。

蝉联3年全国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冠军,这是柳州市痛定思痛,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开启“铁腕”治水模式,走上生态重建之路创下的成绩。这份荣誉的背后离不开一群人夜以继日的坚守,他们被称为“柳江卫士”。

1644141553809096705.png

江水清澈,花开两岸,柳北区风光秀美(央广网发 柳北区委宣传部供图)

走进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柳钢集团”)动力厂水电车间一号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站,在污水处理最后一道工序,映入眼帘的是池子里潺潺流动的清水。这些清水的“前身”是黑乎乎的工业废水,它们经过多个程序处理后,最终“变污为宝”,被循环用于工业生产当中。

2005年,柳钢集团建成第一个废水处理站。十几年来,柳钢工业废水处理的设备和技术一直在进步。

黄俊杰是柳钢集团动力厂水电车间主任,专注于工业废水处理已有14年。“现在我们实现了对废水全截流、全处理、全回用,工业废水‘零’排放,从原来的斜管沉淀池、虹吸滤池到现在的高密度沉淀池、V型滤池,处理工艺越来越先进,水质及我们能处理的水量都得到了一个质的提升。”黄俊杰说。

在黄俊杰看来,这些年柳钢集团对工业废水处理方面的投入,凝聚着他们打赢“碧水蓝天保卫战”的信心与决心。投资约8亿元建成90多套大型水处理设施、3个废水集中处理站,日处理能力从曾经的16万吨废水提升到了现在的33万吨;同时,工业循环水利用率不断提高。以柳钢集团为代表的工业企业,积极响应绿色发展理念,使柳北区的环保工作实现了质的飞跃。

在柳州市防洪排涝工程管理处指挥中心,偌大的屏幕上实时分区显示着柳江的动态。这是广西首个“河道天眼”系统,柳江干流上的55个“河道天眼”24小时监控涉河违法行为。“通过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偷排污水、乱丢垃圾、乱搭乱建等所有涉河大大小小的问题,实现快速响应和处置。”柳州市河长制工作促进中心副主任李盼说。

1644141865777233921.png

柳北区雀儿山公园青山绿水,苍翠欲滴(央广网发 黄蕊 摄)

“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柳北区正铆足干劲,不断擦亮“绿”的发展底色,让柳江水成为城市景观的灵魂,也成为产业发展的“活泉”。

产业“活泉” 润泽村镇水产兴旺

“我们这里有3000亩鱼塘,都是从柳江河引上来的水,我们利用柳江河优良的水质打造了‘柳江河’淡水鱼品牌。”广西农垦新兴农场有限公司沙塘镇淡水生态养殖基地负责人周军林指着眼前星罗棋布的鱼塘对记者说。

在柳北区沙塘镇,依江而建的养殖基地内,十多公里明渠,如同一条柳江的“脐带”,源源不断地为每一口鱼塘输送“养分”。这里一共有293口鱼塘,主要养殖鲈鱼、黑鱼等,年产鲜鱼5000多吨,产值超6000万元,是广西区内规模最大的连片淡水养殖基地之一。

“越优质的鱼对水质的要求越高。”周军林从事养殖业30多年了,他带领团队一直不断优化养殖品种及探索引进新的养殖技术。“看我们这大圆桶,一亩地可以做6个这样的桶,一个桶就可以达到原来一亩鱼塘的产量,相当于产量、效益提高了6倍。”周军林兴奋地说。

1644142667505860610.png

工作人员在给“大圆桶”内的鱼儿喂食(央广网记者 罗兰 摄)

周军林所说的“大圆桶”是用于实现路基上养鱼的圆形池,这是一种高密度的养殖模式,是该公司正在重点打造的圆形池循环水养殖系统项目。这种陆地上的圆桶设施养殖方式可以让鱼的粪便集中在桶中央,统一排放,再定时补进新鲜水,确保水质清洁,进一步提升鱼的品质。

“几乎每天都要来看看它们,喂一喂,这么多年都成习惯了。”周军林一边给鱼儿喂食,一边对记者说。满池的鲈鱼腾跃争抢,水花四溅。农业技术的进步,为渔业产业发展赋予了强大的生命力。

“现在公司圆形池养殖项目一期建设正在动工,有160亩,计划放438个圆形池。我们要利用毗邻柳江河这一地理优势,全力打造上、中、下游淡水鱼全产业链。”把“柳江河”鱼品牌做活做强,是让周军林为之振奋的事。

在记者采访的当天,来自附近江湾村的原世泽和同村几个养殖户正在基地向周军林团队请教养殖经验。“我们比较传统一点,养殖以鲤鱼、草鱼为主,去年亩产1000-2000斤,产量一直没什么太大的改变,现在成本又高,利润越来越低。”原世泽说。

江湾村的养殖目前还主要依靠雨水,周军林正在帮助他们规划管道建设,从柳江引水入村,然后优化养殖的鱼类品种。同时,其公司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在鱼苗、养殖技术、销售等方面,为江湾村养殖户提供帮助,抱团发展,降低养殖户的成本,提升养殖效益。该公司目前已辐射带动周边村镇养殖面积近8000亩,带动养殖户300多户。

近年来,基于优良的水质与环境,柳北区各村镇的水产养殖业都在蓬勃发展,吸引了来自外省投资者、创业者的目光。长塘镇北岸村就发展起了澳洲淡水龙虾养殖、牛蛙养殖两个典型产业。

1644143038450106369.png

长塘镇北岸村澳洲淡水龙虾养殖基地(央广网发 梁章晖 摄)

“这边水质好,温度也比较适合养殖澳洲淡水龙虾,借助我们的智慧农业系统,还可以实现早出苗,并且存活率能更高。”澳洲淡水龙虾养殖基地负责人卞洪雷说。此前,卞洪雷一直在外地发展该产业,来到北岸村后,他用不到两年时间把澳洲淡水龙虾的繁育与养殖做出了规模。2022年,该基地繁育虾苗200万尾,预计2023年可达到近400万尾。

北岸村离柳北市区约20分钟的车程,村里年轻人大多选择进城务工。这些年,村里加大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力度,村容村貌改造也卓有成效,文旅产业布局逐渐成型。“我们的产业发展起来了,就会需要更多就业岗位,为年轻人提供平台,相信他们也会愿意回来在家门口就业。”长塘镇副镇长何泽海说。

“机器人军团” 转型柳北十里钢城

走进位于柳北区的柳钢集团冷轧厂,整洁明亮的无人行车主控室里,工作人员接收到“仓库管理系统”上的钢卷吊运信息后,一边观察电脑屏幕一边轻摁键盘。只见屏幕上一辆无人行车放下吊钩,轻松精准地吊起了25吨重的冷硬卷 ,稳稳完成钢卷吊运任务。

“我们曾经要3个人配合才能完成的单次吊运作业,现在通过5G技术,只要1个人坐在电脑前就能实现,工作效率大幅提高了。”柳钢集团冷轧厂管理工梁柳燕说。

1644143472166305794.jpg

无人行车吊起钢卷,有序作业(央广网发 叶有兴 摄)

梁柳燕1995年从学校毕业后就来到这里工作,见证了工厂从人工到智能化生产的大跨越。“以前我们轧材的设备比较简陋,钢卷的搬运、喷码和尺寸的测量等作业都要人工参与,生产的安全、质量也全靠人盯。”梁柳燕介绍,现在酸洗、冷连轧、平整重卷等各项工作实现了全流程数字化生产。

“变化简直太大了!上世纪90年代初,柳钢钢铁年产量还没达到100万吨,如今,单是柳钢冷轧厂生产线就已连续3年达到350万吨的产量了。”梁柳燕感慨。

冷轧厂无人行车主控室是柳钢集团打造“透明工厂”“智能工厂”的缩影。这几年来,该厂上岗了很多“新员工”,机械臂、AGV小车、智能巡检机器人、仿生四足机器人等形成了“机器人军团”,推进钢铁生产无人化、智能化。

1644144351187566593.gif

“360°旋转手臂”智能巡检机器人在工作(央广网发 柳钢集团供图)

在冷轧厂35千伏变电站电气室内,一台拥有“360°旋转手臂”的智能巡检机器人正在工作。它沿着导轨缓缓“走”到每个机柜前,转动着头上的“眼睛”,就实现了对各类设备仪表数据和温度的探测,使运维管理智能化。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柳钢集团自主研发了‘云、边、端'AI智慧计量解决方案,实现物资计量由自助计量向全自动计量转型。”柳钢集团计控所党委书记、所长彭智钢介绍,柳钢“智慧钢铁”建设的局面正在加速形成。

2022年,柳钢集团居全球50大钢企第18位,从成立之初的地方“十八小”企业,转型发展挺进到“世界强队”。这一年,柳钢集团铁、钢、钢材产量均超千万吨,实现营业收入超千亿元。

回望来时路,工业是柳北区的“根”与“魂”;放眼新时代,推动“绿色工业”发展是柳北区面临的时代考题。而柳北区正胸有成竹地书写答卷。

1644144693883174913.png

设备点检机器人在工作(央广网发 石峰 摄)

目前,柳北区正大力发展金属深加工及循环利用产业,将废钢铁“变废为宝”,规模以上金属循环利用企业达6家,2022年完成工业产值27.8亿元。同时,柳北区将柳钢集团的蒸汽资源引入白露工业园,为汽车零部件、服装制造、食品加工等企业提供蒸汽,避免企业因分散使用锅炉供热造成的环境污染。

“柳北区作为柳州市工业老城区,地区生产总值约占柳州市五分之一,工业总产值约占柳州市四分之一,是支撑柳州市经济稳增长的重要一环。”柳北区委书记刘俊说,柳北区全力稳住经济大盘,持续增进民生福祉,2022年,柳北区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7382元和23463元,分别增长2.3%、6.4%,人们生活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工业硬核强根基,生态产业显活力。对于未来,柳北区已擘画好蓝图,将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打造“实力、活力、美丽、幸福”柳北,努力建设广西综合实力最强城区。而今柳北,正蹄疾步稳,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