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高效 绿色环保
持续改进 追求卓越
新春走基层
本报记者 谢永辉 实习生 何柳宜
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新年伊始,柳钢集团的炼钢生产就进入了满负荷状态。1月24日,记者走进柳钢转炉炼钢厂三区的冶炼车间,只见行车将装满铁水的铁水罐运送至转炉前,“咣当”一声,火红的铁水被倾倒进转炉。刹那间,炉前铁花飞溅,宽敞的转炉平台瞬间被映红。
与转炉平台一墙之隔的控制室里,两个班组工人正盯着各自的监控屏幕,有条不紊地进行各个环节操作,随时和在炉前的同事保持沟通配合。目前,每台转炉都采取4个班组三班倒,全天24小时不停歇。
副炉长黄理目不转睛地看着大屏幕上转炉的火焰,时不时在桌面电脑上调整部分数值,还要在控制台上操作按钮和操纵杆。“我负责的是把铁水炼成钢水的吹炼环节,这也是关系到钢水冶炼成败的核心环节。”他介绍,在转炉加入废钢和铁水后,就要操作吹氧枪往炉内吹氧,通过观察火焰的颜色、摆拂力度,判断是否需要调高或调低氧流量,控制好氧流量才能保障钢水的质量。
一炉钢的吹炼时间约为14分钟,这个过程黄理不能有丝毫松懈,视觉焦点在大小屏幕之间不停切换。如果碰上吹氧枪漏水、钢包车动不了、跳闸等突发情况,还必须马上联系相关岗位的同事及时处理。
元旦以来,柳钢的钢铁工人们都铆足干劲,全力冲刺“开门红”。据了解,一个班组每天可以炼12—14炉钢。在当前满负荷生产的情况下,各班组之间还相互竞争,你追我赶,想方设法提高效率,最多的一天炼到了16炉。炼好的钢水经质检合格后出钢,再进行成分、温度等处理后,通过连铸机被浇铸成钢坯。
“从这个月开始,我们不断挖掘潜力,优化冶炼周期,提高效能。”转炉炼钢厂冶炼三车间主任邱家贵告诉记者,当前他们炼一炉钢大概需要36分钟,计划通过提升控制能力、增强稳定性,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再压缩2分半到3分钟,同时,继续压缩出钢后到新一炉钢开炼的辅助过程,争取上半年达到全国同行业较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