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概况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柳钢”),一艘紧跟钢铁工业发展潮流,向海行进的钢铁巨轮。经过60多年的积淀,柳钢已发展成为我国华南、西南地区乃至泛北部湾经济圈特大型的钢铁联合企业

新闻中心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柳钢”),一艘紧跟钢铁工业发展潮流,向海行进的钢铁巨轮。经过60多年的积淀,柳钢已发展成为我国华南、西南地区乃至泛北部湾经济圈特大型的钢铁联合企业

产业布局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柳钢”),一艘紧跟钢铁工业发展潮流,向海行进的钢铁巨轮。经过60多年的积淀,柳钢已发展成为我国华南、西南地区乃至泛北部湾经济圈特大型的钢铁联合企业

企业文化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柳钢”),一艘紧跟钢铁工业发展潮流,向海行进的钢铁巨轮。经过60多年的积淀,柳钢已发展成为我国华南、西南地区乃至泛北部湾经济圈特大型的钢铁联合企业

人力资源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柳钢”),一艘紧跟钢铁工业发展潮流,向海行进的钢铁巨轮。经过60多年的积淀,柳钢已发展成为我国华南、西南地区乃至泛北部湾经济圈特大型的钢铁联合企业

社会责任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柳钢”),一艘紧跟钢铁工业发展潮流,向海行进的钢铁巨轮。经过60多年的积淀,柳钢已发展成为我国华南、西南地区乃至泛北部湾经济圈特大型的钢铁联合企业

党建之窗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柳钢”),一艘紧跟钢铁工业发展潮流,向海行进的钢铁巨轮。经过60多年的积淀,柳钢已发展成为我国华南、西南地区乃至泛北部湾经济圈特大型的钢铁联合企业

联系我们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柳钢”),一艘紧跟钢铁工业发展潮流,向海行进的钢铁巨轮。经过60多年的积淀,柳钢已发展成为我国华南、西南地区乃至泛北部湾经济圈特大型的钢铁联合企业

以“减法”思维做效能“加法” ——冷轧厂创新开展效能提升工作见闻

发布日期:2021-06-01

发布者:

  开会的时间变短了,职工的工作效率提高了;
  提交的报表精简了,文件的转达落实更灵活了;
  经办的科室减少了,业务审批流程速度加快了……
  “现在不一样了,人力物力投入比以前少了,事却办得越快了!”最近,冷轧厂职工对开展“效能建设提升年”活动带来的变化发出由衷的感慨。
  “此消彼长的效能转变,其背后的驱动力源于2021柳钢集团‘效能建设提升年’活动的大力开展。”冷轧厂党委书记、副厂长陆聪一语中的。
  如何落实集团的部署,有效开展效能提升活动?
  冷轧厂有自己的新招:针对管理层面出现的“顽疾”和“陋习”对症下药,大胆创新,用“减法”思维删繁就简,换取转作风、强执行、提效能的“加法”。
  直面问题:效能提升答辩会全程视频直播
  “本次效能提升答辩会将全程视频直播,未能及时收看会议的职工也可通过观看视频回放,下面有请第一位答辩人。”
  “各位领导、同事,上午好,现在由我来就本车间大家所提出来的一些问题进行现场解答……”
   日前,一场特殊的答辩会在冷轧厂会议室热烈展开。实际上,这是自2021柳钢集团“效能建设提升年”活动开展以来,冷轧厂全面推进效能建设众多工作中的核心环节之一:全面梳理效能建设和效能作风出现的新老问题。
   不怕问题,不避问题,全员参与,全程公开,正是冷轧厂吹响全面提升效能建设工作的“冲锋号”所跨出的第一步。
   “要让‘廉洁文化季’和‘效能提升年’两个活动达到齐抓共管的效果。不仅要主动发现问题,甚至要抠问题、抠细节,实时推进,从根上解决过去冷轧厂出现的某些影响效能提升问题。”冷轧厂纪委副书记伍詟表示。
   冷轧厂将“效能提升年”活动与“廉洁文化季”活动紧密结合,分门别类地梳理出了管控不到位、业务流程迟缓、执行力度不足和各科室“慢拖粗虚”等多方面问题。
   如今,冷轧厂各车间每个月收集影响车间效能提升问题清单已成为常态化举措。
   优化设计:“大数据”里的“小细节”
   无论是智能化“大数据”,还是“云端”办公,在创新频出的冷轧厂早已不是新鲜概念,然而,如何整合并利用诸多的智能化应用,发挥其数字化、移动化、可视化的优势,打造出适用于冷轧厂自己的效能管理平台,这是一门“大学问”。
   冷轧厂目前拥有机关科室和操作车间共12个,即便拥有数据化系统的协助,也难免出现关联单位之间办公应用协调不一致、文件审批流程繁琐、文件传达冗杂重复以及层级责任不明确等诸多问题。
   在冷轧厂自动化室技术员吴达源看来,设备和应用都只是工具,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从顶层设计上,去设计一个规范化的办公、办文流程和制度。
   “我们的办法是统一平台!”吴达源指着屏幕告诉记者,通过优化设计,无论是技改项目、职工考核,还是其他行政工作,冷轧厂都实施流程数字化管理,全程数字化填报、数字化考核、数字化审批和数字化跟踪。“这样就形成了一条可溯源、可督促、可问责的动态流程链条。”
   除了上述项目,涉及办公、人资、党建等其他项目,都已纳入“钉钉”系统,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要求和联系方式也被捆绑,只要任务下达,“钉云”将建立“云端”文件夹,所有文件将以不同主题形式归档分类,“钉邮”将同步发出邮件进行督促。
   “分散出去的任务要求最后也将由系统同步汇总集中审核反馈,整个流程化繁为简,清晰明朗。”

吴达源切身感受到信息化赋能带来的便利。
   杜绝拖沓:“软硬兼施”提升效能
   除了利用好数字化应用带来的“软”管理之外,建章立制,狠抓职工工作效能作风的“硬核”手段,也是冷轧厂推进效能建设工作的“法宝”之一。
   在办文方面,冷轧厂严格推行“123”机制:“1是指公文承办人员应在1个工作日内收转、办理集团来文,2是指来文需要提交拟办意见时,应在2个工作日内办结,3是指车间需要科室行文请示时,科室应在3个工作日内办结或回复意见。”
  “这其实是冷轧厂杜绝公文办理拖拉现象的办法。”冷轧厂综合科副科长吴第春告诉记者,通过“123”机制,如今办文效率大大提升。
   不仅仅是公文处理,开会、培训等相关的规章制度也逐步严格。
   以往许多年轻职工反映:听到“培训”就害怕,总担心人太多不好意思问讲师,时间紧张听不明白,时间太长的培训,又影响日常工作。
   如今许多原来需要多方开会协商的议题,只需要相关当事责任单位会外协调解决,“陪会”“长会”的现象已经大大减少。
  “这一切的改变,源于冷轧厂在培训制度上做文章。”吴第春说,冷轧厂以职工需求为导向,训前做好调查提升培训质量,培训期间全程录像,训后提供培训回放视频并安排考核。
  “虽然培训时间大大缩短,效果和职工积极性却得以极大地提升。”吴第春说,在培训上以人为本,提高针对性,让他们尝到了效能提升的甜头。
  “效能建设没有休止符。”冷轧厂党委副书记、厂长陆兆刚说,下一步,冷轧厂要多与世界500强企业进行对标合作,向华为、移动等学习管理模式,用心获取资源,让企业高效运行。要重点关注高学历人才在效能提升中的参与度;要把员工当成客户,关注员工的用户体验,如文件精简、优化流程,提升员工工作满足感。同时,利用市场有利时机,抓好产线技术升级;钻研和掌握冷轧厂自身和行业先进技术、装备水平,知己知彼方能有效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