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魂 、强根
育人 、树形
生产调度室内大屏上起伏跳动的鲜红数字,恰似“武装”了MES生产系统的烈焰钢花;钢铁物流园里,物流工作人员全神贯注,通过北斗卫星系统实时更新物资动态;北部湾畔的“海上钢城”,塔吊林立、机器轰鸣,“生产+建设”迸发勃勃生机……
一个个生产建设的动人画面,正是“十三五”以来,柳钢集团改革发展变化的生动缩影。
“要紧紧围绕‘调结构、拓市场、促改革、强管理、抓廉政’的总体工作思路,深化改革,开启转型发展新征程!”——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潘世庆的铿锵话语,吹响了柳钢集团大改革大发展的冲锋号。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率先改革才能抢占发展先机。五年来,在总体工作思路指引下,“实现由钢铁生产制造商向技术服务商转变”的销售模式,“做优做精钢铁主业,做大做强多元产业”的转型升级方向,“从单一钢厂管理模式向多基地协同组织的集团化管控模式转型”管理模式……一个个切合实际的新理念、新措施,为柳钢集团的发展架构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清晰明了的思路,如滚滚铁流,似大潮奔涌,指引着创新超越的柳钢人,抒写动人的改革转型发展新篇章。
将改革创新理念贯穿生产发展始终
“3号行车加料,铁水入炉完毕后立即加废钢!”铁水班的当班班长李毅正在铁水站紧握着对讲机指挥生产。指令发出后,行车副钩缓缓提起,滚烫的铁水包渐渐倾斜入炉……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内,5吨废钢迅速加到铁水包之中。这是转炉厂正在开展的创新项目——铁水包加废钢工艺试验。在铁钢平衡的条件下,仅此一项操作,转炉厂三区每天就可多产300多吨钢。
这是柳钢集团聚力改革创新,实现降本增效的生动一幕。
“十三五”期间,柳钢集团实施自我加压,用越来越严苛的降成本目标搏击市场,广大干部职工纷纷参与到了这场降本增效的战役中。2016年至今,累计实现降本创效约200亿元,成为柳钢集团这家地处内陆地区,没有任何物流成本优势,但是能够保持连年盈利,且盈利水平还稳居全国同行前10名水平的重要“法宝”。
改革创新,不仅让降本增效卓有成效,在高效协同方面同样大放异彩。
位于鹧鸪江畔的柳钢钢铁物流园,几年前曾拥堵不已。当时有一句顺口溜:“穷死不拉卷,饿死不拉管,穷死饿死莫拉鹧鸪卷。”
昔日拥堵黄泥地,而今财富奔涌地。在短短的五年间,物流园区成为了司机眼中的“香饽饽”。负责承运柳钢钢材的司机廖师傅格外高兴,他们运输公司中了“柳州-南宁”线路的年标,他的车辆常年服务柳钢钢材运输,再也不用担心“无货可拉”,而且整个货物转运效率非常高,不仅运输过程有监管、有提示、可随时查询,结算也不用操心。
钢铁物流园的故事,是柳钢集团在改革中激发无限活力的典型一例。2014年,物流公司成立之初,交通拥堵,信息平台相对独立,生产、配送、转运、仓储、加工等链条信息无法有效互通,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俨然满足不了现代化物流的发展需求。
对此,柳钢集团自我加压求变革,通过对内夯实管理基础,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及风险防控力度;对外加强开放合作,积极“走出去”参与市场竞争,全力拓展业务领域,在物流转型、贸易拓展、信息升级等方面均取得较大突破。如今,物流公司已成为广西区内数一数二的综合型物流企业。
“铁前单位协同作战形成共识,沟通更融洽了”“现在大家都拧成一股绳,拍桌子、扯皮推诿的现象没有了”……“十三五”期,实施捆绑式成本考核也是柳钢集团管理改革的成功案例。通过对采购、焦化、烧结及炼铁实行经济责任制一体化考核,意味着假如炼铁厂完成成本考核指标,等同于烧结厂、焦化厂一起完成。“利益捆绑”确保了铁前系统生产组织的高效协同,各个工序协同已经成为一种生产文化。
五年里,通过改革创新,柳钢集团完成了许多如“协同式”的改革,激人澎湃。
“十三五”以来,柳钢集团在深耕钢铁主业的同时,也加快整合多元产业资源,积极发展物流与贸易、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能源与化工、房地产、医疗养老、钢材制造与加工、工程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等多元产业。按照“一业一策”对各产业子公司分类管理;健全完善股东会、董事会议事规则、总经理和党委工作规则,内部管理持续完善;减少企业层级,总部去机关化,精细化、现代化水平得以提高全面;“三项制度”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得到持续推进,企业内生动力逐步得到激发,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
改革发展稳步向前,抗风险能力大幅提高。
通过全方位强化审计成果运用、全覆盖推进内部监督、全方位构筑风险防控体系、全过程推进依法合规治企、全面做好职工个人及家庭财产安全风险防范等有效措施,柳钢集团全面防范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等各领域风险,2014年以来,连续七年实现重大经营风险为“零”。企业信用评级提升至“AAA”级,为全国最高信用等级。
改革发展见明显,得人心。
通过不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打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人才三类人才的发展通道,使广大职工能找准职业定位,规划发展方向;同时组织实施薪资套改,建立与岗位责任、岗位素质要求、个人技能与业绩等因素挂钩浮动的工资激励机制,在完成薪资制度改革的同时,高度激发职工吃苦创业的积极性。“十三五”以来,柳钢集团人力资源配置逐步优化,企业劳动生产率明显提升。2015年,柳州基地钢铁主业人均年粗钢产量676吨,到2019年,柳州基地钢铁主业人均年粗钢产量1035吨。员工收入水平逐年提升,2015年,集团人均年收入8.7万元,到2019年集团人均年收入13万元。柳钢集团建立了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体系,提高了职工待遇,提升了集团竞争力。
……
一项项改革创新制度落地生根,将柳钢集团创新发展提升到一个从未抵达的高度。在迈进世界500强的关键时期,柳钢集团在八桂大地上,写下风雷激荡的新篇章。